7月19日晚,隨著深圳粵劇團一級演員黃偉坤的精彩亮相,以“記錄新時代,聚焦大灣區”為主題的首屆粵港澳紀錄片盛典在深圳廣電集團800演播廳拉開帷幕。本次盛典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東電視藝術家協會主辦,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深圳市電影電視家協會、深圳市影視產業聯合會、鳳凰衛視中文臺、廣東衛視、澳門蓮花衛視、廣電新視點中心承辦。
▲首屆粵港澳紀錄片盛典現場
“粵港澳紀錄片盛典”立足灣區、面向全國、輻射國際,致力于講好粵港澳大灣區時代故事、中國故事,打造集紀錄片創作生產、推介展示、傳播推廣等為一體的紀錄片產業交流平臺,平臺將促進粵港澳三地在紀錄片創作、技術研發、人才培養、市場拓展、版權交易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與優勢互補,共同開拓紀錄片產業發展的“灣區新賽道”,為紀實影像的繁榮發展注入強勁的“灣區動力”。
用鏡頭記錄灣區,首屆粵港澳紀錄片盛典揭曉94部獲得榮譽作品
首屆粵港澳紀錄片盛典向全國各級電視機構、網絡視聽平臺、高等院校、影視公司、專業工作室、獨立創作者等進行了廣泛作品征集,共收到全國113家機構報送的371部作品,涵蓋大灣區主題、人物故事及創作者視角三大方向。經過評委們的認真評選,確定了進入終評的作品共193部。經過嚴格評審,最終94部作品脫穎而出,包括現實生活題材30部、人文歷史題材34部、自然生態題材11部、科技創新題材8部及國際傳播題材11部。
▲首屆粵港澳紀錄片盛典現場
盛典現場共頒發作品類(36部好作品、17部優秀作品)、單項類(6個)、機構類(4個)等多個榮譽,其中作品類又分為:現實生活、人文歷史、自然生態、科技創新、國際傳播等五個題材類別,包括長片、短片、系列片、微紀錄等多種播出形式;單項類則包括優秀導演、撰稿、攝影、剪輯、特效、音效等;機構類分為優秀播出平臺、優秀制作機構。
“現實生活題材”優秀作品與好作品:捕捉凡人微光與時代脈搏
在首屆粵港澳紀錄片盛典中,榮獲“現實生活題材”榮譽的作品精彩紛呈,它們聚焦生活中的平凡個體與多樣故事,從不同角度展現了現實生活的溫度與深度。
▲頒發“現實生活題材”優秀作品榮譽
榮獲“現實生活題材”優秀作品的有:《工人鋼琴師》(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你好!我來自 1999》(江蘇省廣播電現總臺)、《麒麟舞》(深圳市好佳作影視藝術工作坊)、《青春的奔赴(第一季)》(廣東廣播電視臺廣東衛視頻道)、《萬物經濟學(第一季)》(優酷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香港警察故事2024》(鳳凰衛視)。
▲《香港警察故事2024》的導演吳小偉(右)接受主持人采訪
拍攝《香港警察故事2024》的導演吳小偉接受主持人采訪時說:“從2021年起,我們就跟香港警隊合作,每年都會產出一部警察故事,到了2024年我們已經出第四部香港警察故事了,這一部適逢香港警隊成立180周年,香港警隊的公共關系部給我們的拍攝很大的支持。我們這部紀錄片所追求的就是真情實感,在每一個章節當中都會拍攝一個真實的基層的小人物,可以說是通過追蹤記錄基層警員的真實的生活,去表現他們的真情實感的。”
▲頒發“現實生活題材”好作品榮譽
榮獲“現實生活題材”好作品的紀錄片包括由五洲傳播中心、廣東廣播電視臺制作的《愛在灣區》;由深圳市奇幻國度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制作的《燦爛的季節》;由東方良友影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制作的《廣府春秋·如往如來》;由香港理工大學內地發展處制作的《回家,過年啦》;由深圳靖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制作的《脊柱醫生》;由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制作的《你好!我來自1997》;由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制作的《閃耀吧!少年》;由廣東廣播電視臺廣東衛視頻道制作的《灣區故事·藍天下的期盼》;由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制作的《無聲咖啡館》;由西安美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制作的《香港味道》;由人民網制作的《相機里的澳門25年:盛世蓮花,灼灼生華》;由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制作的,《周水根 愛國愛港好漁民》等12部作品,涵蓋灣區生活、民生故事、文化傳承等多個領域,以細膩視角展現灣區普通人的生活與情感。
人文歷史題材優秀作品與好作品:深挖歷史底蘊與精神基因
在首屆粵港澳紀錄片盛典中,人文歷史題材的獲得榮譽作品憑借對歷史的深度挖掘與文化的生動詮釋脫穎而出。
▲頒發“人文歷史題材”優秀作品榮譽
榮獲人文歷史題材優秀作品的是:《廣府春秋?紅棉花開》(東方良友影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廣交天下》(廣東廣播電視臺對外傳播中心)、《人生能有幾回搏》(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教節目中心、珠海傳媒集團)、《深圳原創舞劇〈詠春〉西游記》(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中山裝》(中山廣播電視臺、廣東聲屏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筑夢天下:澳門回歸 25 周年特輯》(鳳凰衛視)。
▲《廣府春秋·紅棉花開》創作主編崔真接受主持人采訪
當主持人問《廣府春秋·紅棉花開》創作主編崔真是如何通過紀錄片讓紅色歷史基因在當下活化起來的時,他說:“我創作紀錄片一直以來秉持的原則就是‘活著的歷史有溫度的傳承’,這是我們回顧當年歷史、做紀錄片的價值所在。這個片子既有宏大的歷史敘事,也有個體生命的微光,特別注重挖掘細節和人物故事,通過一些凡人小事給觀眾普及了很多廣州城市歷史知識。”
▲頒發“人文歷史題材”好作品榮譽
獲得首屆粵港澳紀錄片盛典“人文歷史題材”好作品的有由香港城市大學制作的《燈塔記憶:青洲燈塔》;由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制作的《非遺新生代(第二季)》;由鳳凰衛視制作的《港故事匠人系列》;由廣東廣播電視臺廣東衛視頻道制作的《廣東紅色印跡·家書篇》;由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制作的《課間·行見江山》;由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制作的《口述澳門歷史名人堂》;由東莞廣播電視臺制作的《龍王歸來》;由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制作的《龍躍深港過大年》;由廣東廣播電視臺廣東衛視頻道制作的《我們的故事》;由深圳喜事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制作的《喜事》;由鳳凰衛視制作的《最后的城池–香港九龍城寨歷史記憶》;由香港城市大學制作的《最后的漁民》等12部作品,聚焦非遺傳承、城市記憶、歷史人物等,延續灣區文化根脈。
▲澳門青年歌手鄭心悅演唱《濠江映》
多維視角下的灣區圖景:“自然生態題材” “科技創新題材”和“國際傳播題材”紀錄片
首屆粵港澳紀錄片盛典中,榮獲“自然生態題材”“科技創新題材”和“國際傳播題材”榮譽的作品,從不同維度勾勒出粵港澳大灣區的活力與魅力。
▲頒發“自然生態題材”、“科技創新題材”和“國際傳播題材”紀錄片優秀作品榮譽
▲頒發“自然生態題材”、“科技創新題材”和“國際傳播題材”紀錄片好作品榮譽
自然生態題材:展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榮獲自然生態題材優秀作品的是:《秘境神草(第四季)》(廣東廣播電視臺廣東衛視頻道)、《中華白海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廣東廣播電視臺、珠海傳媒集團)。
▲《中華白海豚》的導演閆東(左)接受主持人采訪
《中華白海豚》的導演閆東在接受主持人采訪時表示,拍攝動物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橫跨三年的時間,為捕捉白海豚靈動瞬間,團隊自主研發重型陀螺儀穩定平臺,攝影師常需一兩小時接力關注海面,常年在海上漂泊一周甚至半個月,歷經烈日、風浪等考驗。目前,《中華白海豚》紀錄電影正處于后期制作階段,預計四個月后登陸院線。
榮獲自然生態題材好作品的是:由大渡海文化傳媒(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國民紀錄影視公司制作的《城市野性居民》;由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制作的《窗外那片紅樹林》;由鳳凰衛視制作的《師太與星星》;由郭鴻衛制作的《與豹為鄰》。他們關注城市中的自然生靈與生態保護,傳遞綠色發展理念。
科技創新題材:記錄灣區科創的硬核實力
榮獲科技創新題材優秀作品的是:《深中通道(第二季)》(中山廣播電視臺、廣東聲屏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深中通道(第二季)》導演何浩堃(右)現場接受主持人采訪
怎么通過我們的鏡頭去展現我們科技硬核實力的這種震撼力?《深中通道(第二季)》導演何浩堃現場接受主持人采訪時表示,得益于現在的拍攝設備,還有后期技術的提高,使原本看起來高不可及的一些影像技術,現在也變得觸手可及了。在深中通道的拍攝過程中他們使用了新的一些方式,比方說全景相機,再比方說一些超長時間的延時攝影機,可以在拍攝現場架一個機器長達三四個月拍攝,看到記錄的建筑就像長出來一樣,“我們跟深圳的一個做水下的無人船的企業去合作,搭載了相機在上面,實現了海底的拍攝,不再需要盲拍了,可以實現有效的運鏡,在后期方面《深中通道(第二季)》運用了大量的3D動畫來輔助我們工程原理的敘述。”
榮獲科技創新題材好作品的是:由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制作的《冰雪試“煉”》;由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制作的《創新之光》;由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及創新事務處制作的《科創前瞻 AI與工業》;由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制作的《向上的我們》。
四部作品,聚焦科技突破、創新實踐,展現大灣區在科技創新領域的領先地位。
▲星舞卓萌少年舞蹈團群舞《出擊一刻》
國際傳播題材:讓中國故事走向世界
榮獲國際傳播題材優秀作品的是:《傳承(Kung Fu in my HeART)》(獨立制作人史哲宇等)、《絲路奔騰》(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
榮獲國際傳播題材好作品的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英語環球節目中心(CGTN)制作的《電動車,正當時!(EV Now!)》;由廣東廣播電視臺對外傳播中心制作《靈感?大灣區-一個法國漢學家的中國南方調查》;由鳳凰衛視制作的《探訪保利美高梅》;由深圳市佾禮佾舞文化研究院制作的《佾舞中國》。這些紀錄片以國際化視角講述中國故事,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單項類榮譽:致敬幕后匠心,彰顯紀錄片創作的專業力量
首屆粵港澳紀錄片盛典的單項類榮譽,聚焦紀錄片創作中導演、撰稿、攝影、剪輯、特效、音效等核心環節,旨在表彰那些以專業精神雕琢作品、用藝術追求點亮影像的創作者。
▲為優秀導演、優秀撰稿、優秀攝影、優秀剪輯、優秀特效、優秀音效頒獎
榮獲優秀導演是《深中通道 第二季》導演宋璋、何浩堃、陳煜健;榮獲優秀撰稿是《中華白海豚》撰稿張亦載;榮獲優秀攝影的是《絲路奔騰》攝影團隊;榮獲優秀剪輯的是《口述澳門歷史名人堂》剪輯黃耀恩;榮獲優秀特效的是《青春的奔赴(第一季)》特效師趙曰超;榮獲優秀音效的是《香港警察故事2024》音效師郭偉健。
▲《口述澳門歷史名人堂》剪輯黃耀恩(右)接受主持人采訪
口述歷史的訪談素材非常的瑣碎零散和冗長,怎么在繁雜當中構建出非常引人入勝的一個敘事,黃耀恩在接受主持人采訪時表示:剪輯前研究了很多歷史資料和訪問,從中找出一些比較突出的歷史人物跟澳門關聯在一起,同時也會向顧問核實歷史資料,確保它的真實性,另外也通過鏡頭充分表現了澳門的本土的情懷,從而讓觀眾更加融入作品。
機構類榮譽:肯定平臺與機構的行業貢獻
優秀的紀錄片離不開制作機構的深耕與播出平臺的支持,機構類榮譽旨在表彰為行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的單位。
▲為優秀播出平臺、優秀制作機構頒獎
榮獲優秀播出平臺榮譽的是廣東廣播電視臺、鳳凰衛視,榮獲優秀制作機構的是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
此外,本次盛典還公布了各題材的入圍作品名單,涵蓋《阿爾泰山》《寶藏知時節》《大漠綠色夢-庫布其模式》《港澳青年創業系列短片》《茶船古道》等多部作品,展現了大灣區紀錄片創作的多元生態。
▲參加盛典的嘉賓大合影
紀錄片是記錄時代的鏡鑒,是承載文化的載體。粵港澳紀錄片盛典的舉辦,必將進一步激發創作熱情,推動紀錄片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灣區文化繁榮注入新動力。未來,隨著大灣區文化融合的深入,紀錄片將繼續以鏡頭為筆,記錄時代變遷,傳播中國聲音,讓灣區文化與中華文化在世界舞臺綻放更耀眼的光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